3月7日,市委書記劉強在市委黨校(濟南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春季開學“第一課”上提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勾勒出強省會建設的新圖景。其中,強省會之“新”,就是實現發展方式新,創新為要激揚澎湃動能。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各區縣如何高擎創新大旗發展新業態、迸發新動能,為建設強省會蓄勢蓄力?又該如何發力,展現省會作為、扛起省會擔當?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以產興城喚醒城區“向新力”。
提升科創能力集聚產業人才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槐蔭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和戰略支撐作用,聚焦“科創興”,全力打造創新策源先行區。1億元產業扶持資金、2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目標額度10億元的區政府投資基金……在“科創十條”和“智匯槐蔭”人才新政22條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團隊選擇落戶槐蔭、逐夢槐蔭。位于槐蔭區青島路城市之光西座的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省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濟南建設的3家省級實驗室之一,以“國內領先、不可替代、世界一流、引領發展”為宗旨,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為牽引,對標國際先進科研機構,著重在“微生態與感染”“微生態與衰老”和“微生態與顛覆性生物醫學技術”三個戰略研究方向上發力,力爭構建微生態生物醫學領域從“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化實施”到“推廣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成為國際領先的市場化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實驗室的定位、目標不一般,團隊里更是“大咖”匯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張伯禮、楊寶峰、沈紅兵、顧曉松、陳子江等16位院士和5位知名教授組成學術委員會,共同參與助力實驗室創新發展,取得一系列驕人成績。
李蘭娟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省實驗室作為省市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將持續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為牽引,探索微生態生物醫學領域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化實施、推廣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成為國際先進的“科研-轉化-應用”創新平臺,為山東省、濟南市醫療健康科研創新、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創新驅動聚焦產業“高精尖”
近日,市中區舉行新能源(光儲充換)產業對接活動,進一步探索新能源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應用路徑,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F場,隨著9家企業加入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聯盟,該聯盟企業達145家,市中區打造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實有力。
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聯盟再擴“朋友圈”。(劉陽 攝)
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聯盟是由山東省能源互聯網領域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以法人單位名義自愿結成的聯合開放、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非營利性組織,聚力整合聯盟成員科技創新資源,打通能源行業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助力將能源產業打造成為全省重要支柱產業,有效促進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為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提供強有力支撐。
據悉,2021年9月,市中區基于能源產業集聚優勢,提出建設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的目標任務。2022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建設,并先后納入《濟南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濟南市“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等。集聚區先后獲評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全省唯一晉升“雙省級戰略”的產業集群。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發展,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已初顯成效,目前已集聚能源相關企業186家,產業規模突破3200億元,建成山東省智能電網、電能智慧應用兩大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先后引進院士2人、省級以上人才17名。產業聯盟會員單位由最初的65家拓展到145家。
“揭榜掛帥”調動各界智力潛能
為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激發全社會創新動能,切實為企業解決科技研發過程中重大核心技術難題,萊蕪區科技局探索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在全區開展“企業點單,院校揭榜”項目,通過公開“張榜”,組織社會力量“揭榜”,解決企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卡脖子問題等產業重大技術需求。
征集“真榜”,破解“最急難題”。萊蕪區科技局堅持問題導向,以企業“卡脖子”技術需求為“榜單”,發揮企業“出題人”作用,聚焦全區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大力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萊蕪區科技局成立“科技創新服務隊”,啟動“全員進百企活動”,深入全區480家企業,摸底匯總企業需求清單,凝練共性科技需求。
開放“張榜”,甄選“最佳方案”。萊蕪區科技局堅持“不限地域、不設門檻、不問出身”,以開放的視野引才聚才,面向全社會廣發“征集令”,公開“張榜”,征集最優研發團隊和最佳解決方案,做到“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步做好為企業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牽線搭橋工作,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
精準“揭榜”,提供“最優服務”。為切實提高揭榜成功率,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萊蕪區科技局將定期舉辦“揭榜掛帥”推介會,邀請全區重點產業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企業問診把脈,協助破解難題。
全程“助榜”,確?!白畲蟪晒?。萊蕪區科技局積極爭取省市專項扶持資金,建立完善“揭榜掛帥”全過程服務,發現失實失信行為及時進行“停榜”,形成“揭榜掛帥”閉環管理。
以產興城喚醒城區“向新力”
一臺電腦就能實現云端辦公,偏遠地區遠程醫療打破就醫時空限制,遠程監控提速后人們不再錯過每一個關鍵瞬間。以5G為基點,數字連接起未來發展,也構建著人們生活的嶄新模型,而在濟南,中國鐵塔北方數據中心就是濟南人的“智慧機房”。據悉,中國鐵塔北方數據中心落地市中區桿石橋街道,總投資21億元,占地14畝,融合全省13萬座通信鐵塔資源,連接超過150萬個設備終端,承載山東及周邊六省鐵塔視聯網和物聯網業務,為濟南的5G建設和應用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山東鐵塔已與華為、騰訊、谷歌、阿里云、浪潮等391家開發商、供應商建立產業鏈合作關系;投資21億元,對全省7萬余個基站機房實施邊緣計算配套改造,帶動IT設備、信息通信、綠色能源等設備設施全面升級。
腫瘤檢測試劑、抗艾滋病藥物、抗病毒新藥……在山東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創新藥物研發基地,這些關乎百姓生命健康、治療重大疾病的高端創新化學藥物已實現臨床應用,并通過平臺成果轉化,帶動產業規模增加值超100億元,推動未來生命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國家大學科技園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項目位于市中區,毗鄰山東大學興隆校區,占地259畝,總投資47億元,依托市中區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山東省廣闊的市場空間,圍繞未來生命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數字科技三大產業,探索從源頭創新到場景應用再到產業集群的三步發展路徑。其中,作為三大產業之一的未來生命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以創新藥物研發基地為核心,全面打通“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鏈、創新鏈,成為三大產業“三步走”發展路徑的集中體現。
國際大學科技園
一個個牽引型企業在市中區成長、壯大,形成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產業生態圈。中建海龍投資5億元打造大型MIC產業基地,建成后年營收超10億元;京東計劃投資6億元建設智慧產業園,建成后年營收超10億元;中移鐵通山東公司投資5億元打造的中移鐵通智慧產業園即將開工建設……在濟南中央活力區,產業項目正逐步導入,總投資約250億元的37個項目正在逐步簽約,為市中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引擎。
濟南中央活力區效果圖
當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當一批批投資商紛至沓來,市中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融合賦能發展的信心日益堅定。眼下,著眼建設濟南中央活力區、濟南中央商埠區、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市中區在創新發展浪潮中積極有為、趁勢而上,在追求“彎道超車”和“變道換向”的征程上逐浪前行,持續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在增量崛起中壯大新的增長點,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
高端裝備制造以“智”變創“質”變
近日,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了2022年度濟南市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認定名單,長清區5家企業的5款產品:濟南冶金化工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焦化余熱高效回收能量流網絡集成智能裝備、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有限公司研發的16V26/32燃氣發電機組、濟南金強激光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自動上料三卡盤數控激光切管機、國機鑄鍛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的SG10×550數控柔性汽車縱梁懸臂輥型生產線、山東新普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化船舶糧食扦樣機等5項技術裝備獲得認定。
首臺(套)技術裝備和核心零部件不僅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同時也是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被譽為技術創新皇冠上的明珠。本次獲認定的5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充分展現了長清區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出長清區在機械制造、智能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研制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近年來,圍繞打造一流的產業集群、共享體系、校企聯盟、發展環境,長清區全力推進智能制造先進區建設,培育了一批行業領先領軍企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高效發展;持續開展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鏈主企業培育和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對接活動,推進“長清區企業云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搭建轄區產業鏈內循環對接和推介平臺;大力強化企業數字化技改投入,培植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大力強化校企合作,鼓勵企業開拓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涌現出一批省、市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項目。目前,全區有28家企業獲省、市首臺(套)技術裝備,17家企業獲省、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家企業獲國家級單項冠軍,5家企業獲省、市制造業單項冠軍。4家企業獲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5家企業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家企業獲批市級“專精特新”企業。
長清區將繼續以應用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和引導企業在全區重點產業領域積極開展技術裝備首臺(套)研制、推動首臺套(首批次)盡快進入市場,促進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全區技術裝備實現從“學習跟跑”到“趕超領跑”的跨越。
“一企一策一專班”提升服務質效
“感謝園區管委會對我們的大力幫助和支持,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近日,山東御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專程到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向投資促進局、經濟發展局、規劃建設局分別送上錦旗,對園區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表示衷心感謝。
御林健康項目自從簽約以來,園區各部門擔當作為,主動服務、靠上服務、貼心服務,全力幫扶項目落地辦理各項手續。投資促進局在招商服務、項目入園、企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經濟發展局積極協助企業做好標準化廠房申報、入庫納統前期保障等方面的指導服務;規劃建設局積極發揮幫代辦服務機制,協助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審批、土地清表等開工準備工作,真正做到項目入駐“零障礙”。在各部門協同配合下,今年正月初七御林健康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每一面錦旗都承載著企業對園區營商環境的信任與認可。今年以來,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聚焦全市“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要求,以天橋區委“23155”工作體系為指引,錨定“1358”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抓牢發展第一要務,制定《“服務企業創新年”工作方案》,持續深化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等活動,聯系區直部門開展“政策進園區”活動;針對裕興化工、建邦膠體、銀豐納米、天諾光電、德源電力等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一企一方案”,推進企業一季度增速增量雙提升;圍繞企業用工難、融資難等堵點和難點,舉辦招聘會、銀企對接會等,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
“從拿地開始就有專班為我們服務,項目手續辦理進度特別快!”德源電力副總經理、基建部主任李啟冉表示,辦理施工許可證、機械進場等事項時,專班工作人員都趕在企業前面,項目進展十分順利。今年以來,園區強化經濟運行、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等工作專班力度,主動深入項目一線、企業車間調研,一對一精準指導項目手續辦理,主動上門指導企業技改投資,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全力做好優質企業挖潛摸底,為高企、專精特新、瞪羚、升規入庫等企業申報培育奠定基礎。
創新服務正在成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今年1-2月,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9.46%,區級稅收收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進度的26.85%,進度排名全區第一,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 劉陽 張龍 邵明紅 亓楠楠 張素芬 通訊員:高文超)
(編輯:胥曰波; 責任編輯:楊秉鑫; 終審:鄭富強)